引起饅頭表皮起泡的原因
我們認為主要是面粉中的面筋蛋白部分,在面團中形成的網狀結構的可塑性和細密度不夠,當饅頭在蒸制膨脹的過程中,面筋網絡的質量達不到持氣膨脹后表皮密實光潔的要求,從而出現的一種質量問題。
形成這種面筋蛋白質量缺陷的具體原因,我們歸納為如下四類原因:
一是原糧自身內在質量原因;
二是面粉制粉工藝原因;
三是后期面粉改良方法不對路;
四是饅頭制作時操作方法不當。
一、原糧內在質量原因又可細分為如下具體原因:
①面粉的筋力過強。小麥面粉的形成時間和穩定時間過長,當和面不足位時,面筋網絡形成不好,從而導致饅頭起薄泡。當面粉的彈性過強,延伸性過短時,面筋過脆,使得和面后面筋斷裂情況比較多,從而導致起泡,從起薄泡到比較嚴重的皮芯分離。這種情況多發生在軟麥區域(如皖北、豫南、江蘇等),此地區是傳統軟麥區,后因種植結構的調整,種了一些高產硬麥或優質硬麥,在這些區域因氣候和土壤的原因,形成小麥成熟后,雖然產量高,但彈性大延伸性偏短,導致此類小麥制成的饅頭易收縮起泡。
②面筋的筋力過弱。面粉筋度過弱時,面粉明顯持氣不足,易形成皮芯分離和起泡,如做弱筋的刀切饅頭,不加改良劑的情況下易起泡。
③原糧發熱。小麥貯存時發熱,既會使小麥的面筋蛋白變性,導致面筋網絡的形成受到影響,也會使面筋的彈性增強,面筋變脆,從而導致面筋易斷裂起泡;另外,小麥發熱的過程中也會導致小麥自身的生理活性增強,從而使面筋蛋白發生降解,從而導致面筋網絡形成后的斷裂點多和耐操作性差,從而導致饅頭表皮起泡。
④原糧出現比較嚴重的陳化。小麥貯存時間過長,導致面筋蛋白發生降解,面筋網絡細密度變差,斷裂點增多,從而導致起泡。
⑤原糧蟲蝕粒超過3%。小麥經蟲蝕后,蟲的排泄物含大量蛋白酶,會降解面筋,導致饅頭起泡和發粘。
⑥新小麥時面筋蛋白后熟不足。新小麥由于面筋網絡沒有充分形成,持氣不足,易形成大泡。新收割的小麥經過3個月左右的熟化期,小麥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進行緩慢氧化從而豐富了面筋的網絡。因此新小麥在剛收割后,不易過早使用,如果面粉廠原糧過于緊張,必需要加入一些新小麥的話,可以添加一些熟化劑來解決面筋網絡形成不好的問題。當然既便使用熟化劑,也不能過早使用全新小麥加工,而應逐漸增加新麥比例,從而達到穩定市場的效果。
二、面粉制粉工藝原因可細分為如下具體原因:
①制粉過細。面粉加工時,有部分客戶在工藝流程比較短的情況下過于追求白度和精度,把面粉加工得非常細。過細的面粉在加工時,由于物料比較細,磨輥的軋距比較窄,容易導致磨輥溫度過高,從而破壞面筋蛋白,造成最終的饅頭易起泡。
②取粉方案不合理。面粉市場競爭十分激烈,很多粉廠沒有利潤,造成面粉廠在制粉上多出粉或出粉質量下降。比如北方常吃的后路粉,有些粉廠前面取粉在20多斤,后路有40多斤制的饅頭成品也較好;可有些粉廠前路出50粉,后路還有25粉做饅頭,此類粉制作饅頭制品時,由于后路皮磨粉多,品質偏差,易起泡。
三、后期面粉改良方法不當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:
①對于面筋偏脆的面粉使用了過強的增筋手段。
②對于面筋偏弱的面粉面筋網絡的改善不到位。
③對于饅頭的追求使用了不當的方法,導致面筋網絡受到了破壞。
四、饅頭制作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:
①加水問題。北方人愛吃硬面饅頭,有些饅頭房在饅頭制作時,加水少,造成制成的饅頭制品過硬,成品出來易起薄泡。
②打面強度過高或過低。制作饅頭時,打面要適中,打面不足會導致面筋網絡沒有充分形成,易造成饅頭局部起薄泡;打面強度過大,面筋網絡遭到破壞,易造成饅頭持氣不足起空泡。
③加堿饅頭在用老面制作饅頭時,有時加堿控制不合理,對有些面粉會產生起泡的現象。
④制作饅頭時天氣的影響。冬季由于面溫過低(盡管有很多客戶用溫水,但水溫偏低),會出現制作的面團溫度低,醒發時間偏長,會出現饅頭不起或起泡現象。夏季氣溫高,饅頭醒發快,甚至在制作時,饅頭就發了,故夏季起發過大易起薄泡。在春秋季節,由于天氣氣溫忽高忽低,且空氣干燥,造成饅頭醒發的過快或過慢,且表皮易干燥,此制品出來的易起泡。
對癥下藥,才能治標又治本。愿您看了這篇文章后,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饅頭表皮起泡的問題。
饅頭皺縮
“鬼捏饃”:出鍋瞬間個別饅頭突然變小,甚至皺縮成一個瓷實的“面疙瘩”。這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把饅頭捏小了一樣,這就是鬼捏饃。
接下來我們分析原因:
饅頭皺縮是由于饅頭表皮過于致密,在揭鍋瞬間饅頭內外溫差大,面筋骨架承受不了大氣的壓力,從而使饅頭迅速收縮成一團。而造成皺縮的原因除低溫是一個主要原因外,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。
一、操作工藝問題
1.面團醒發過度,一般叫做“老了”。這種面團非常軟塌,嚴重的成為糊狀,按不鼓起;抓無筋絲,即無筋骨,有的象豆腐渣那樣散;酸味強烈,這種面團不能用來做成品,如果加以蒸制,面筋骨架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,饅頭易皺縮。
2.面團揉制時間過長或攪拌過度,使面團失去彈性,粘性過大,面筋遭到破壞,水洗時都不易出面筋,從而饅頭貯氣能力下降,引起饅頭皺縮。
3.饅頭在蒸制過程中受到蒸汽的長期俯沖,實踐證明,放在蒸屜中間位置的饅頭易皺縮。由于中間的饅頭經常受到有蒸鍋頂端回流的蒸汽俯沖,甚至滴水,引起表皮發粘,過于致密,從而導致皺縮。
4.加水量過大,加水量過多會加速酶對蛋白質的分解,減弱面團的彈性和延伸性,從而使面團發粘,給操作帶來困難,發酵過快易酸敗,成品形態不端正,更甚者出現皺縮等成為次劣品。
二、面粉本身問題
1.面粉過細,破損淀粉含量過高,雖然增加了面粉的吸水率,但面團易發粘,會使饅頭表皮過于致密,透氣性差,在寒冷的冬季易皺縮。
2.新小麥、蟲蝕麥或發芽嚴重的小麥粉中含有較多的未被氧化的硫氫基,在調制面團的過程中,它能激活蛋白酶使之強烈分解面筋蛋白質而使面團無彈性、韌性、分散性,并且粘度增大,吸水率降低,筋力減弱。因此,制作的饅頭易皺縮。
3.陳化糧制成的面粉或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貯存時間較長的面粉,強筋粉洗出的面筋變脆,延伸性變差,彈性增加,粘性變小易撕爛,而弱筋粉洗出的面筋特性與新磨的強筋面粉相似,當加水量過多時,往往會出現不起個、燙斑、皺縮等跡象。
避免饅頭皺縮的措施
一、控制及改善操作工藝
1.恰當把握面團的揉制程度。不同品質的面粉,應采用不同的揉制時間和力度。面粉的筋力越強,面團的彈性越大,需要越長的揉制時間和較大的揉制力度。一般來講,揉制力度硬質麥大于軟質麥,精制粉輕于特一粉。手工揉制到恰當程度的判斷標準是:面團光滑,稍微發粘,剛剛變軟時即可成型。
2.掌握好面團的醒發程度。影響面團醒發速度的因素有加水量、酵母的加量和質量,溫度和面粉品質等。面團是否可以上鍋蒸制的判斷標準是:用手指蘸少許水,輕輕摁一下面團,如果摁下的小坑能夠慢慢回復即可上鍋蒸制;如果不回復則醒發過度;如果立即回復說明醒發不到位,還需繼續醒發。
3.應急處理。饅頭的皺縮是發生在揭鍋的瞬間。此時,用一根筷子等利器迅速將饅頭扎一小孔,皺縮的饅頭就會立即恢復原狀,即使復蒸也不會皺縮,但動作要快。
二、合理控制倉儲條件
水分超過14%的小麥粉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貯存,會使維生素損失增加。如果水分超過15%,霉菌就會繁殖。水分達到17%時,細菌也會繁殖。隨著水分的增高,各種酶的活性增加,導致營養成分分解并產生熱量,微生物和昆蟲也會大量繁殖,最終導致小麥粉質量下降。同時也應控制倉儲條件和貯存時間,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,最易引起面粉的陳化和發霉變質。
三、對原糧進行有效控制
影響面粉品質的三大因素是原糧、加工工藝和改良劑。其中原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,因此面粉企業必須嚴把原糧關,杜絕陳化糧、嚴重的蟲蝕麥、發芽麥、發熱麥等人庫,或者將原糧進行合理搭配,以免給面粉質量的穩定造成不利影響。
總之,影響饅頭品質的因素包括原糧、饅頭的配料、饅頭的制作工藝、外界環境等,我們必須從以上幾個方面加以解決。
Copyright ? 2020-2029 辛集市福之園面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Power by www.papermintohio.com 地址: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中里廂村 備案號:冀ICP備2000093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