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日效應對面粉市場影響逐步減弱
發布日期:2020-03-31 13:53瀏覽次數:
元旦春節臨近,節日期間,大家包餃子慶團圓,對于面粉廠家來說,一般會迎來銷售高峰。但據了解,近些年,這種情景不復出現,節日給面粉市場帶來的提振作用似乎越來越弱。究竟是什么原因?
對于面粉市場來說,節日效應一直都是拉動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,但近些年,帶動作用卻在逐漸減弱。以今年年底為例,臨近元旦、春節,面粉的價格并沒有出現上漲的信號,面粉的銷售量也沒有出現明顯上漲。
近幾年面粉行業需求和產量增長十分緩慢,2018年面粉產量在7880萬噸左右,2019年面粉全年產量預計在7921萬噸,同比增長0.52%,2018/2019年面粉產量約7896萬噸,消費小麥約9779萬噸,同比增長0.30%。
節日對于面粉市場的提振作用減弱,或許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關。20年前,每到節日期間,面食總能成為餐桌上的主角,一盤熱騰騰的水餃足以慰藉全家人的胃。反觀近五年,水餃不再是節日的象征,肉食逐漸成為日常飲食的主角,加上提倡改善飲食膳食結構,作為碳水化合物的面食用量逐步減少。
然而,生活方式的改變只是一個大背景,近些年,節日效應對面粉行情的帶動力降低,和行業本身的供應過剩有著更大關系。
以前,面粉行業的生產能力有限,所以節日期間需求量增多,市場上就很容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。不過,隨著面粉企業生產能力的提高,如今,這樣的局面已經不會出現,因此,一到節假日,面粉的價格也就不會再因供需變化而產生改變。
在這樣的環境下,面粉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發強烈。目前,面粉行業中的大企業占據著市場上絕大部分的生產量,相比之下,中小企業則要面臨殘酷的洗牌和淘汰。
中小型企業因資金、管理、工藝技術等環節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短板,在風險管控上缺乏有效手段,被迫關停、倒閉等。對企業的新增及淘汰產能做大概的統計,2019年國內面粉總設計產能在2.04億噸,較2018年小幅減少,降幅0.91%。
另外,大經銷商、大企業的月采購量雖然不小,庫存量也很大,但他們的實際利潤也并沒有那么理想。面對當前的局面,今后幾年,面粉市場的行業氛圍并不會有太大變化,節日效應將不再成為銷售量增多的信號。
面粉行業競爭十分激烈,且短時間內難以有明顯改善,所有企業都要面臨行業洗牌。預計接下來面粉市場整體購銷氣氛平淡,節日影響將會持續減弱。以后國慶、春節等節日的到來并不能成為廠家銷售好轉的信號。